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士Ⅱ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九讲
2021年12月1日下午16:3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士Ⅱ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九讲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23会议室召开。参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赵景瑞、王慧、肖涵月、辛龙、闫新杰、寇明龙、门柯平,共计7人参加。
首先,在读博士门柯平讲解了论文《数字经济渗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该论文发表于《国际贸易问题》2021年第9期。论文基于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不同维度的测度和 “行业数字强度”的区分,构建了行业层面的数字经济渗透指标,以更好地识别数字经济渗透到不同行业的差异,重点考察数字经济渗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同维度显著提高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以数字基础设施的影响最为显著。就机制而言,数字经济渗透通过贸易成本降低与人力资本结构升级驱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向高端攀升。细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行业异质性显示,数字经济渗透对中低技术制造业与信息通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关税和服务贸易壁垒对行业数字经济渗透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调节作用。最后从识别数字经济渗透行业差异等方面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博士研究生门柯平汇报论文中
在读博士闫新杰讲解了论文《China’s CO2 peak before 2030 implied from 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of cities》(《从城市特征和增长看2030年前中国二氧化碳峰值从城市特征和增长看2030年前中国二氧化碳峰值》),该论文发表于《Nature Sustainability》2019年第2期。论文指出,根据《巴黎协定》,中国承诺到2030年或更早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通过对中国50个城市2000-2016年期间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各个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轨迹不同,但人均排放量与各个城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显示,大多数城市的人均GDP的碳排放峰值约为21000美元。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基于中国的历史排放量,利用库兹涅茨函数模拟人均排放峰值,我们预测,中国的排放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将达到13 -16gtco2年−1的峰值,比目前的巴黎2030年目标提前约5-10年。结果表明,中国不同类型城市实现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因经济结构、城市形态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在读博士寇明龙讲解了论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该论文发表于《国际贸易问题》2020年第4卷。文章本文基于 2003—2014 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双向国际直接投资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嵌入程 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 将降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嵌入程度,但提高其在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嵌入程度,通过FDI和OFDI 影响价值链分工地位,其中OFDI发挥的中介效应大于FDI;(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以及关于进出口规 模的门槛效应。本研究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国内投资的影响研究拓展至跨国 投资领域,并延伸至价值链升级层次,不仅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关系的黑箱,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效应的理解,还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更高层次攀升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
在读博士辛龙讲解了论文《技术创新与企业环境成本——“环境导向”抑或“效率至上”?》,该论文发表于《科研管理》2021年第10期。本文以企业创新的环境效益为切入点,选取 2009-2016 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对环境成本的影响,考察了技术创新的环境导向性,并分析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成本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企业环境成本的下降,在借助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等控制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且技术创新呈现“环境导向”,与自愿性环境成本相比,技术创新或通过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等,更有利于强制性环境成本的下降;技术创新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重污染企业及环境规制程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的环境经济后果检验,验证了创新的环境增益效应,还为企业投资方向选择、社会责任履行和政府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在读博士赵景瑞讲解了论文《Can foreign trad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ffect green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该论文发表于《 Economic Change and Restructuring》2021年第1期。本文对一带一路32个国家的绿色发展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在动态面板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广义矩量法估计了对外贸易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的大部分国家都处于低效的绿色发展状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外贸易和技术创新可以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发展的影响是有门槛的。因此,政策制定者应通过加强贸易流动、提高创新效率、改变城市化方式、优化医疗保障体系等方式,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发展。
在读博士肖涵月讲解了论文《Carbon pricing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uels: Impacts on carbon emissions and trade activity》,该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21年第10期。我们研究了国际运输燃料碳税对二氧化碳排放和贸易活动的影响,重点是海运,这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运输活动。我们估计的燃油价格弹性范围为−0.03至−0.42。就目前的国际贸易水平而言,每吨二氧化碳征收40美元的全球税将使通过海运运输的最重贸易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65%(以6位数的HS加总水平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最大的是价值重量比相对较低的产品,如化石燃料和矿石。根据我们的估计,我们提出了一项逐步增加碳税的计划,包括一些向零排放船舶的过渡,以期在2050年前达到国际海事组织的排放目标。我们将二氧化碳减排与碳税政策以及二氧化碳减排与feebate政策进行比较。
在读博士王慧讲解了论文《Role of economic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peaking of China's CO2 emissions: An input-output optimization model》,该论文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1年第3期。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各种情景研究表明,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如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是中国碳排放达峰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未能反映出中国经济正从能源密集型产业转向非能源密集型产业这一事实,而这一过程可能也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评估经济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该研究建立了投入产出优化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情景分析。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讨论气氛活跃,积极参与,提问环节大家针对交流论文进行了充分交流。大家通过本次会议对于文献与方法形成了新的认识,并在对文献的深入讨论中互相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通讯员:王慧
校对:黎炯婵
审稿:丁辰鑫
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