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交流 
 区域交流 
 基地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基地交流>>正文
基地交流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士Ⅰ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九讲

2021年12月02日 12:45  点击:[]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士Ⅰ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九讲

2021121日下午160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硕士研究生小组文献交流(博士Ⅰ组)沙龙讨论笔记第九讲以线下的方式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15会议室召开。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原伟鹏、闫敏、杨泽东、夏学超、马点圆和赵燕,共计6人。

会议由博士四年级的两名同学、博士一年级的四名同学对近期阅读的高质量文献进行分享。首先,2021级博士杨泽东讲解了论文《Energy and carb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China’s mining Industry:Evidence from the 11th and 12th five-year plan 论文指出,矿业是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产业之一。但是,采矿业的能源消耗是巨大的。因此,提高采矿业的能源和碳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NDDF)来衡量中国矿业的能源和碳绩效(ECP)。它使用元前沿Malmquist指数(MML)将采矿业的ECP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以探索“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虽然采矿业的ECP 在两个计划期间有所改善,但技术进步对ECP改善的贡献并不明显。这意味着采矿业缺乏创新效应。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应支持矿业技术创新,减少过剩产能,开放矿产市场。在本研究中获得的结果有助于促进共同努力减少碳排放,缩小区域差距。

博士研究生杨泽东讲解论文中

2018级博士闫敏讲解了论文《River leaders in China: Party-state hierarchy and transboundary governance》文章指出,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普及和加速的气候变化正在挑战中国的电力系统运行,了解减少停电持续时间的成本对于支持设备维护、基础设施投资和监管政策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首先使用生产理论结合参数距离函数方法来估计将停电持续时间减少1小时的边际成本(MC)。然后,我们建立了一个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估计MC的影响。最后,将估计的MCs应用于需求响应机制中中断补偿价格的评估和设计。重要发现是:(1)2002年至2017年中国全MC呈上升趋势,从12.7亿元/小时到116.3亿元/小时不等。(2)不同省份MCs差异较大,可靠性水平越高的省份MCs越高。(3)目前停电补偿仅占估MC的6%至61%左右,表明电网公司愿意支付补偿费用,而不是从供应侧提高系统可靠性。

2021级博士马点圆讲解了论文《Financial development, openness, innovation, carbon emissions,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文章指出,本文利用1987-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平滑过渡回归模型检验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估计是基于整个样本以及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子样本进行的。 实证结果表明:(1)碳排放、金融发展、开放、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2)碳排放减弱了金融发展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一点也被以能源消费作为过渡变量所证实;(3)子样本估计进一步发现,两个地区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北部地区碳排放门槛较低,但转型速度较快。

2021级博士生赵燕讲解了论文《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论文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业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主要领域之一。世界各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都致力于解决高能耗问题。以中国为例,研究交通部门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制定相应的能效政策。为了更好地综合论证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经济对碳排放的依赖,结合C-D生产函数,本文开发了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解耦技术。此外,它还量化了七个效应:能源排放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交通强度效应、技术状态效应、劳动力投入效应和资本投入效应。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2001年至2018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累计增加63346万吨,其中资本投入效应是驱动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占总量的157.70%累计排放增加,其次是能源结构效应,达10.39%。劳动力投入效应占比最小,为2.26%。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状态效应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研究期间减少碳排放29227万吨,占比46.14%。能源强度效应、交通强度效应和能源排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碳排放,占比分别为16.67%5.32%2.22%。(2)研究期间,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两种脱钩状态,即弱脱钩和扩张耦合。(3)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脱钩状态分析表明,一方面,促进碳排放的因素(资本投入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劳动力投入效应)阻碍了碳排放的脱钩进程。另一方面,抑制碳排放的因素(技术状态效应、交通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排放强度效应)加速了脱钩进程。研究成果为实现交通运输业碳减排、控制能源消费增长提供了新视角。

2018级博士生原伟鹏讲解了论文《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organizations considering economic incentives for emission reduction: A carbon emission permit trading approach》。文章指出,排放交易系统允许组织交易排放许可以适应其生产实践。本文开发了一种新的非参数方法,用于对考虑碳排放许可交易的组织(或决策单位,DMU)进行绩效评估。讨论了生产公理,提出了一种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的新生产技术。建立了基于新生产技术的模型,用于评估DMU 的碳减排潜力和性能。与之前的模型相比,碳排放许可交易的采用增加了DMU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改善投入和产出的潜力。此外,适当提高碳排放许可交易价格,可以增加DMU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潜力。通过明确解释采用碳排放许可交易如何影响生产技术,所提出的方法对文献做出了贡献。一个数字例子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同时通过将它们应用于中国的火电行业来解释模型的有用性和实用性

2021级博士夏学超讲解了论文《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global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文章指出,我们评估了 2020 年第一季度至 2021 年第四季度两年内 COVID-19 大流行对全球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我们应用了全球向量自回归 (GVAR) 模型,该模型捕捉了与病毒传播导致的经济影响的国际传播相关的国家间复杂的时空相互依存关系。该模型利用煤炭、天然气和石油消费、产量、汇率和股票价格的独特季度数据集,包括 1984-2019 32 个主要二氧化碳排放国的全球化石燃料价格。我们对煤炭、天然气和石油消耗量进行预测,条件是 GDP 增长情景基于在疫情爆发前后做出的替代 IMF 世界经济展望预测。我们还模拟了由于全球范围的碳定价,化石燃料的相对价格变化对消费和产出的影响。我们的结果预测,尽管疫情爆发后第一季度大幅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两年内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甚至超过它们。我们的预测预计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将比发达经济体更强劲。该模型预测,即使一年内发生另一波大流行,也会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我们的反事实碳定价情景表明,预计煤炭价格上涨对 GDP 的影响小于对化石燃料消费的影响。因此,COVID19 大流行不会为各国提供推迟减缓气候变化努力的充分理由

参会人员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中,在读博士生对环境政策、环境保护、能源消费、碳减排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为各自的论文撰写做准备。此次文献交流关注了最新文章并紧扣研究方向,大家受益颇深。

通讯员:夏学超

校对:黎炯婵

审稿:丁辰鑫

2021.12.0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