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六讲
2020年5月12日下午18:00(京时),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硕士学术沙龙第六讲以腾讯会议方式如期召开,此次学术沙龙主要围绕前沿文献分享展开。参加本次学术交流的在读硕士研究生有秦颖、吕开剑、Gulshan、马点圆、庄真懿、扎恩哈尔、杨永腾、李腾腾、李晓琪、张策、王昱茜、邓又一、黑力力、张娇宁、崔青共计15人。
会议的第一阶段是2018级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前沿文献分享。二年级硕士生马点圆为大家带来了《产业转移对地方环境规制影响的理论模型和经验验证—基于我国产业转移的实证检验》(《管理评论》2018年第8期),该篇文章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本地政府、外地厂商、本地厂商和消费者的动态完全信息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其纳什均衡结果表明: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取决于本地政府的腐败程度,腐败程度越高的地区,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越显著;然后,利用1992-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以上理论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期基本一致。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注意到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即产业转移对环境规制的逆向作用,尤其是在高腐败地区,这一效应更应该得到高度重视。扎恩哈尔分享了《中国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经济研究》2019年第2期),该篇文章使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在超效率DEA框架下构建能够评价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指标,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彩响。杨永腾分享了《环境税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倒逼效应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年第7期),该篇文章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企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环境税作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是一种推进企业绿色转型的最有效的经济诱导制度安排,为当前研究的前沿。本文立足于宏观财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的视角,以合法性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基于2008—2016年中国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考察了环境税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庄真懿为大家带来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投资效应:发展效应还是债务陷阱》(《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9期),该篇文章基于2005--2018年“中国全球投资跟踪”微观数据库构造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国家-行业-年份”三维面板集,采用三重差分法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交通行业的投资效应,为批驳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肆渲染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债务陷阱论”提供了经验证据。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加大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交通行业的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却未显著增加交通“问题投资”。因而,“债务陷阱论”所认为的“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引致对外交通问题投资进而采用免去债务手段换取东道国主权让渡的观点缺乏证据支持。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识别策略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分样本及机制讨论的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推动国有企业产生对沿线国家交通投资的发展效应,并且企业投资模式偏向跨国并购。发展效应受益地区主要是“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亚洲地区,并且发展效应主要源自新进入企业的投资而非已有企业的再投资。
2018级硕士研究生马点圆文献交流中
会议的第二部分由2019级硕士研究生进行前沿文献分享。张策分享了《知识距离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研究》(《管理学报》2019年第9期),该篇文章通过2008~2015年间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数据,结合跳板理论和企业吸收能力理论,探讨知识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文化距离、并购经验和研发强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国家间知识距离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获取知识资源的机会,引发学习效应,有助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跨国并购经验和企业研发强度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东道国更好地识别、吸收和利用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强化知识距离与跨国并购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李腾腾分享了《上市公司管理层修正公告披露策略的》(《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2期),该篇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业绩修正公告,对管理层业绩修正公告披露策略及市场反应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之前的业绩预告,若修正公告为好消息,管理层倾向于尽早发布高精度的修正公告;反之,则倾向于延迟发布低精度的修正公告。当修正公告为好消息时、预计业绩精度下降或在次年1月后公布会削弱市场对正向修正的反应;当修正公告为坏消息时,预计业绩精度下降或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发布会增强市场对负向修正的反应。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管理层倾向于在“利好减弱”的坏消息情况下提高预计业绩精度,在“利空减弱”的好消息情况下延迟公布修正公告。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制度的政策建议。张娇宁就《来源国劣势与合法化战略-新兴经济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20年第3期),该篇文章打破现有文献关于“来自相同国家的企业面临相似来源国劣势”这一“同质化假定”,把来源国劣势构念化为制度维和产品维。通过归纳式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对于产品维的来源国劣势,新兴经济体企业倾向于通过组织制度设计、资源协同和声誉重构等合法性修复战略进行应对。李晓琪分享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选择的多样性及其绩效评价》(《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3期),本文基于2538家中国企业的11599条对外投资数据,对地区制度环境、行业不确定性和企业生命周期多层面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对外投资区位和路径选择,以及不同的投资区位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初始投资时,企业所在地区制度治理水平、所处行业不确定性程度和所在生命周期阶段均与投资目的地国家制度治理水平显著正相关;后续投资时,企业所在地区制度治理水平越高、所处行业不确定性程度越大、越处于企业生命周期后期,越会推动企业由向单一制度治理水平国家投资到同时向两类制度治理水平国家投资转型。邓又一分享了《能源效率、环境污染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研究》2018年第10期),本文将环境变量纳入能源效率分析框架内,采用E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王昱茜分享了《环境规制引起了污染就近转移吗?》(《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本文基于空间自滞后模型(SLX),将城市年鉴数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对邻近城市环境规制与本地污染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确实存在环境规制引发污染就近转移的现象,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黑力力分享了《雾霾治理、地方竞争与工业绿色转型》(《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10期),本文基于2006--2016年30个省份PM2s浓度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IV-2SLS)和广义空间三阶段回归(CS3SIS)模型,对雾霾治理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
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腾腾文献交流中
崔青分享了《成长品:数据驱动的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20年第3期),本文基于一家智能化广告公司的案例,提出一种新冒,绿色的产品形态一“成长品”的概念,主要回答3个问题:什么是成长品?成长品是如何成长表过去,的?成长品的创新逻辑是什么?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成长品具有发展方向难以预测、即结论色代表现理论下横线时反馈和即时调整3个主要特性;(2)成长品由要素解构与重组、成长性验证和多样化匹配3新、麦主体个,关键过程形成,数据交互和智能算法构成其成长的重要条件;(3)成长品的创新主要基于
践启;生物演化的适应逻辑,即随用户需求的偏好差异和动态变化而实时调整,持续适应用户的需求。
本次的学术沙龙以互联网腾讯会议的创新形式展开,同学们的学术讨论热情与思想火花碰撞丝毫不亚于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每一次的文献交流都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互相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了思想和方法的交流与共享,同时也为各位同学的科研学习拓宽思路,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通讯员:黑力力)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