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基地博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十讲
2022年5月23日上午10:15(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基地博硕士研究生小组文献交流(博士组)沙龙讨论笔记第十讲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15会议室召开。参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慧教授,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赵景瑞、原伟鹏、王慧、肖涵月、辛龙、寇明龙、闫新杰、夏学超、杨泽东、马点圆、赵燕,共计12人。
博士研究生夏学超汇报论文中
首先,2021级博士研究生夏学超分享了《Investigating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Haze Pollution in China》,论文发表于《Atmosphere》2022年第5期。论文利用2000年至2014年的15年的空间数据,调查了全国31个市、省的雾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来考虑一个大范围内空气质量的空间非平稳特征。这种方法能够验证地区特定的特征,而全球模型则估计了整个国家的平均关系。虽然雾霾的EKC在全球模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结果仅证实了总体空气质量和经济性能之间存在EKC。因此,很难确定一个EKC的区域差异。GWR模型的结果发现了各变量的空间变异性,并显示出不同区域间的EKC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虽然北京、甘肃、黑龙江、江西、吉林、辽宁、上海、天津、新疆和浙江六个地区出现了倒U型EKC,但仅在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大城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其他25个省和市均没有EKC。这些结果为中国的EKC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证据。因此,需要一个更加区域专业化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以制定一个有效的中国经济平衡增长的政策。
博士研究生辛龙汇报论文中
随后,2019级博士研究生辛龙分享了论文《Will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stimulat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China》,论文发表于《Energy Policy》2022年第5期。中国是目前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市场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财政权力下放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发展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虽然中国的省份有各种各样的地方环境、制度和社会条件,但“力争上游”的方法仍然在发生。本研究揭示了财政权力下放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作用,并为考虑财政权力下放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意义,填补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往研究与现状的空白。
之后,2020级博士研究生寇明龙分享了论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变化及驱动因素》,论文发表于《世界经济》2022年第5期。该文章基于全球产出供应链和投入需求链双重视角,从国家-行业和微观企业层面分析中国以不同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及其变动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2005-2015 年,中国在双链中的位置都有所上升,且呈现出“N”形变化趋势。一般贸易嵌入产出供应链的位置更高,加工贸易嵌入投入需求链的位置更高。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嵌入产出供应链位置的提升分别由国内中间品供给网络扩张和跨国中间品供给网络效应主导,投入需求链位置的攀升主要得益于国内中间品需求网络的扩张。
最后,2021级博士研究生赵燕分享了《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ability on air pollution: A public attention perspective》,论文发表在《Energy Policy》2022年第4期。论文基于公众对环境的关注是环境问责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协助政府加强空气污染控制这一背景,利用2013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321个城市的7种日常空气污染数据,并与百度指数数据合并,研究了公众关注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公众的关注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大型、一级、部级城市和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公众关注对空气污染的抑制作用较强。机制分析表明,公众的关注可以通过“向政府投诉”和“关心健康”来减少空气污染。动态分析表明,公众在抑制空气污染方面的关注正在逐渐增加。本文不仅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空气污染提供了政策参考,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讨论气氛格外活跃,大家针对自己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困惑进行发问,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献策献计,并对论文提出了改进意见,收获颇丰。
通讯员:闫新杰
校对:黎炯婵
审稿:丁辰鑫
202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