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士Ⅱ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十讲
2021年12月8日下午15:3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硕士研究生小组文献交流(博士II组)沙龙讨论笔记第十讲以线下的方式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23会议室召开。参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赵景瑞、王慧、肖涵月、辛龙、闫新杰、寇明龙、门柯平,共计7人参加。
首先,在读博士闫新杰介绍了论文《中国省级碳排放趋势及差异化达峰路径》,该论文发表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年第9期。该文章基于层次聚类方法分析了中国省级区域的碳排放趋势,将31个省份基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和排放特征等异质性划分为5类,并结合各省的达峰行动进度对各自面临的达峰形势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差异化的达峰行动路径。研究发现,31个省份中已有7个成为碳排放与GDP增长脱钩的达峰示范省,另有10个正在脱钩的低碳潜力省、9个待脱钩的工业转型期省份、3个能源基地省和2个低碳转型初期的省份。这些省份的行动进度也呈现较多共性:①达峰示范省大部分宣告明确的达峰目标年份并宣称有望提前实现;②低碳潜力省的低碳试点城市数量最多,排放覆盖率也高;③较多重工业转型期省份提出了明确达峰目标,但城市层面的目标力度较为缺乏;④能源基地省和低碳转型初期省的省级和城市层面的力度均有所欠缺。文章给出如下政策建议:①对于经济发达、基本完成低碳转型的达峰示范省,建议面向碳中和愿景,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引领需求侧低碳转型;②对于经济增长迅速、同时还没有形成高耗能行业路径依赖的低碳潜力省,建议以低碳城市规划为抓手,着力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经济;③对于重工业比重较高,亟待低碳转型的重工业转型期省份,建议加强城市层面的行动落实,同时加强传统工业的低碳升级改造;④对于能源基地型省份,建议因地制宜建立低碳能源供应体系;⑤对于低碳转型初期省份,建议协调好生态屏障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在读博士寇明龙介绍了论文《全球价值链中产业 “微笑曲线”存在吗?》,该论文发表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年第11期。该文章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中首次提出测度产业部门位置的“广义增加值平均传递步长”新方法,并从强度和长度两个维度,全方位分析境外增加值贡献率-位置的关系,进而考察产业部门层面的 “微笑曲线”是否存在。研究表明:本文的新方法提供了测度全球价值链位置的统一逻辑框架,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其他位置测度方法。产业部门层面的 “微笑曲线”不具有普遍意义,比如中国电子和光学仪器制造业略呈 “微笑曲线”形状且逐步加深化,而中国纺织业却不存在。
博士研究生闫新杰汇报论文中
在读博士辛龙介绍了论文《Recycling carbon tax for inclusive green growth: A CGE analysis of India》,该论文发表于《ENERGY POLICY》2020年第9期。该文章主要内容介绍了在这十年中,印度一直奉行低碳包容性增长战略。然而,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最直接的价格工具,因其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而并未受到政策制定者的青睐。就印度而言,文献表明,尽管碳税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极为有效,但同时也会导致 GDP 减少。因此,在经济增长和减缓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不利的权衡。然而,在试图通过碳的双重红利来克服这种权衡时税,这些研究并没有真正探索所有可能的选择。碳税是否会产生双重红利,将取决于碳税收入的回收方式。本论文填补上回收在文献中这种差距碳税包括通过探索使用的后果绿色增长的碳在所有部门或专门的清洁能源部门和执行转移到家庭,以提高税收的投资能力建设收入分配。该分析是使用递归动态印度特定CGE模型完成的,该模型具有分解的能源部门和内生收入分配模块。
在读博士王慧介绍了论文《Can We Control Carbon Dioxide?》,该论文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9年第6期。该文章指出,在长期能源模式中,满足特定二氧化碳标准的有效计划。对于合理的标准(限制在大气浓度增加50%到200%之间),该计划似乎是可行的。此外,这是一个计划,要求前两个25年期间的能源分配不变,只有在以2020年为中心的第三个时期,才会对分配进行修改。这些修改的形式是减少非电力部门的化石燃料使用,取而代之的是非化石燃料。
在读博士肖涵月介绍了论文《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与污染型企业选址》,该论文发表于《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10期。该文章主要内容介绍了基于扩展的中心—外围理论模型的分析,以中国城市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对污染型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高铁开通对污染型企业选址在整体上有负向影响,但该影响具有三个方面的异质性:(1)私营及其他性质的污染型企业新增数目明显下降,而外资和国有企业却不明显;(2)高铁开通对东部、大城市和发达城市污染型企业进入的抑制效应非常显著,而中西部、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城市反而因高铁开通吸引了更多的污染型企业;(3)环保意识较强的城市在开通高铁后,污染型企业的进驻情况明显下降。本文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影响污染型企业选址的作用机制可总结为环境清洁效应、要素集聚和空间一体化:(1)高铁开通提升了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降低了对污染型企业的接纳意愿;(2)城市因高铁开通提高了交通便利性,促进了要素的流动,使得污染型企业的选址不再局限于东部发达地区;(3)在发达地区,高铁开通给城市带来空间一体化的同时也会因为过度集聚导致要素价格上涨,企业间竞争加剧,不利于企业进入。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场主体应充分认识和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对中国区域发展规划、地方营商环境和投资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读博士赵景瑞介绍了论文《Liability of informality and firm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该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22年第5期。该文章主要内容介绍了基于印记理论,我们将“非正规性责任”的结构形式化,认为开始在非正规部门运营但后来转移到正规部门的公司不太可能直接参与,而更有可能间接参与全球价值链(GVC) 而不是那些以注册企业起步的企业。我们进一步认为,在非正规部门花费的时间强调了这些影响。使用来自 112 个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的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我们表明非正规性为企业留下了强大的蓝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持续存在。
在读博士门柯平介绍了论文《融入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该论文发表于《科研管理》2021年第10期。该文章主要内容介绍了中国制造业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快速发展,但是仍然依赖国外中间品与零部件的大量投入, 被长期锁定在加工装配环节,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存在“虚高”现象。因此融入全球价值链与真实出口技术水平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究。论文采用 WIOD2000~2014 年连续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基于改进的国内增加值出口复杂度指标来度量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 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国人力资本和制造业缺乏有机结合,可能存在“资源竞争”。 细分行业要素密集度分析,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随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而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论文从“多极化”发展、有机结合人力资本、摆脱路径依赖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讨论气氛活跃,在提问环节大家针对交流论文进行了充分交流。大家通过本次会议对于文献与方法形成了新的认识,并在对文献的深入讨论中互相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通讯员:辛龙
校对:黎炯婵
审稿:丁辰鑫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