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交流 
 区域交流 
 基地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基地交流>>正文
基地交流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士Ⅰ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六讲

2021年11月03日 18:17  点击:[]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士Ⅰ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六讲

2021113日下午160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硕士研究生小组文献交流(博士Ⅰ组)沙龙讨论笔记第六讲以线下的方式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15会议室召开。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原伟鹏、闫敏、杨泽东、夏学超、马点圆和赵燕,共计6人。

会议由博士四年级的两名同学、博士一年级的四名同学对近期阅读的高质量文献进行分享。首先,2021级博士杨泽东讲解了论文《Increasing disparities in the embedded carbon emissions of provincial urban households in China》论文指出,在碳中和和国家经济圈战略的背景下,了解碳排放与家庭消费的区域差异,有利于我国的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和低碳的发展。本研究采用多区域输入产出(MRIO)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SDA),探讨2002-2012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城市家庭嵌入式碳排放(ECEs)的潜在驱动因素的区域差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城市家庭生态总量增长速度较大,而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较快。在研究期间,可以观察到差距和明显的外包模式。消费水平对各省城市家庭ECEs均有较强的积极影响,而碳效率、消费模式、生产结构和人口规模对各省城市家庭ECEs均有不同的抵消效应。在本研究中获得的结果有助于促进共同努力减少碳排放,缩小区域差距。

博士研究生杨泽东讲解论文中

2018级博士闫敏讲解了论文《What drive the changes in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tensity during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文章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节能计划,启动和深化能源利用转型。特别是首先强调了能量消耗和能量强度的双重控制。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中国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探讨有针对性和有效的能源政策意义。在输入输出框架下,根据最终需求类别估算所体现的能耗/强度,并利用加性/乘法结构分解分析对总能耗/强度进行分解。在最终的需求类别中,中国的能源消耗/强度主要由投资贡献,其次是家庭消费。根据SDA结果,我国总能耗增加了28.8%,其中能量强度效应和投资效应的阻燃剂和加速器最多。同时,我国总总能量强度下降了16.0%,其中能量强度效应和家庭消耗效应分别是阻燃剂和加速剂最多的。详细地说,我们挑选出了与关键影响有关的关键部门。首先,讨论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能源目标和在“十四五”期间启动能源革命的政策意义。同时,我国总总能量强度下降了16.0%,其中能量强度效应和家庭消耗效应分别是阻燃剂和加速剂最多的。详细地说,我们挑选出了与关键影响有关的关键部门。首先,讨论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能源目标和在“十四五”期间启动能源革命的政策意义。

2021级博士马点圆讲解了论文《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efciency of lowcarbon pilot cities inChina》文章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以中国“低碳试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开展空气质量和生产力联合分析,考察低碳活动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适用性。使用差异中的差异方法,将空气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设置为两个被解释变量,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测试稳健性。我们发现,低碳试点措施改善了空气质量,但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这证明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是一种“单赢”模式,专注于污染控制而忽视“经济激励”。结果表明,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地方发展的生命周期制定措施。通过测试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环境与经济,本文为其在全国的实施提供了建议。

2021级博士生赵燕讲解了论文《How do R&D inputs affect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China》,论文指出,深入了解研发投入与绿色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建立环保社会。本研究基于2009-2017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从短期和长期的不同角度探讨了研发投入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市场在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考虑多种污染物为不良产出时,近年来我国绿色经济表现较低,不同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2)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可以在市场适度的情况下促进绿色经济表现。(3)研发人员有利于改善绿色经济增长,但研发支出在短期内对绿色经济增长没有明显影响。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在市场温和的情况下都可以明显改善绿色经济的增长。最后,本研究为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2018级博士生原伟鹏讲解了论文《How do pollution fees affect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文章指出,污染费是政府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金融工具。因此,评价污染的减排效果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我们利用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污染费用与二氧化硫(so2)以及化学需氧量(COD)排放之间的动态联系。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污染费用在创新排放关系和区域异质性中的调节作用。我们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1)征收污染费和技术创新可以帮助减轻二氧化硫和COD的排放。经济增长显示SO2与需氧碳排放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2)征收污染源可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3)征收污染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换句话说,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只有在低费用和低排放地区,污染费用才能帮助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最后,我们提供了几种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途径。

       2021级博士夏学超讲解了论文《How Do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s of China Affect Carbon Emission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Ridge Regression Analysis》(《Sustainability2021年)。文章指出,本研究重点研究1995-2018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本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利用岭回归从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消费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结果表明,这四个变量均对中国的碳排放产生显着影响。岭回归分析证实,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就业结构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其贡献率分别为3.316%2.468%1.280%。然而,人口消费结构(-0.667%)对碳排放的影响是负面的。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中国人口将给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因此,综合分析,实施一胎化政策有利于减缓中国人口增长,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从而减少碳排放。在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提高全民低碳意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控制我国碳排放。

参会人员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中,在读博士生对环境政策、环境保护、能源消费、碳减排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为各自的论文撰写做准备。此次文献交流关注了最新文章并紧扣研究方向,大家受益颇深。

通讯员:夏学超

校对:豆勇芳

审稿:丁辰鑫

2021.11.0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