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交流 
 区域交流 
 基地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基地交流>>正文
基地交流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士Ⅰ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五讲

2021年10月28日 17:15  点击:[]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士Ⅰ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五    

20211027日下午163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硕士研究生小组文献交流(博士组)沙龙讨论笔记第五讲以线下的方式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15会议室召开。参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原伟鹏、闫敏、杨泽东、夏学超、马点圆和赵燕,共计6人。  

会议由博士四年级的两名同学、博士一年级的四名同学对近期阅读的高质量文献进行分享。首先由2018博士研究生原伟鹏介绍了Energy Policy》期刊中2021年名为《Can the rise of the manufacturing value chain be the driving for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中国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不断崛起,制造业价值链对节能减排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一项非常必要和重点的研究。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并实证检验了两者的关系。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并分析了制造业的层次异质性。研究发现,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对节能减排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在这条传导路径中,创新驱动效应和结构升级效应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创新驱动对节能减排的推动作用更加强大、有效。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这条路径中,不同行业的节能减排效果对称。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在升级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节能减排作用更加显着,使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成为可能。在本文中,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应同步进行。更重要的是,应按制造业类别进行细化这可以大大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最终实现精准节能精准减排  

 

全体参会人员  

随后,2018级博士研究生闫敏进行了分享,她所讲解的文献是《Energy Policy》中的《Macroeconomic effect of energy transition to carbon neutrality: Evidence from Chinas coal capacity cut policy》一文。文章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已经宣布加强其国家自主贡献(NDCs),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过程会直接导致化石燃料部门,特别是煤炭部门产能过剩。调控煤炭过剩产能将继续成为中国"十四五"期间供给侧改革的基本任务。由于煤炭是最基本的中间投入之一,削减煤炭产能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煤炭价格波动。这一波动很有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冲击。煤炭产能削减政策(CCP)在中国的实施仍然待定,其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仍有争议。虽然化石燃料产能的退役是能源转型到碳中和的必然结果,但为使能源转型政策不对经济造成重大损害,政策制定者在确定削减力度方面仍然面临着挑战。为了减少能源转型的阻力,有必要探讨CCP的宏观经济效应,特别是其对煤炭价格、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本文将煤炭资源视为一种中间投入,建立了一个封闭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拟定了三种政策情景,以讨论不同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接着2021级博士研究生夏学超同学分享了来源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的《Management of green economy in China and India: dynamics of poverty and policy drivers》。文章指出,消除贫困和环境退化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挑战,它们在当今时代高度相关。然而,脱贫和环境污染更需要高度重视。我们的研究是在1987-2019年样本期间仔细审查贫困对印度和中国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影响的一项新尝试。从ARDL模型中获得的结果表明,贫困的加剧只会在短期内导致印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此外,研究结果表明,从长远来看,贫困是造成印度和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印度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证结果提出了重点的政策建议。  

2018级博士研究生杨泽东分享了来源于《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A complex path model for low-carb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一文,文章指出,企业对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还缺乏能够动态解释、预测和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复杂性的仿真模型。因此,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水平模型。其中,低碳经济效益、低碳技术存量、低碳人力资源、CO2排放四项指标反映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0.6);低碳人力资源有衰退和上升两个阶段;政府监管和低碳技术可以显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然而,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在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初期,政府过度监管会降低企业低碳经济效益。10年内,政策监管最多可减少67%CO2排放,增加17%的低碳效益;低碳技术可减少高达60%CO2排放量,增加33%的低碳效益。政府和企业应根据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  

2018级博士研究生马点圆分享了来源于《Resources Policy》中的《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China: Revisiting resource curse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一文。文章指出,随着生态危机和资源短缺的不断出现,生态效率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为分析自然资源禀赋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了2006-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数据。本研究采用超效率DE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生态效率低且波动性在增加。区域差异大,带状特征明显。“资源诅咒”问题在东部地区生态效益的背景下不存在,也不存在自然资源禀赋。它构成了提高生态效率的障碍。而中西部地区在生态效率背景下具有显着的“资源诅咒”效应,自然资源禀赋显着抑制区域生态效率的增长,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禀赋对人力资本等产业的影响。产业的“挤压”削弱了这场运动的有效发挥。最后,研究以一些政策建议结尾。  

2018级博士研究生赵燕分享了来源于《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中的《Technology licensing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Price control versus quantity control》一文。本文分析了税收和排放交易计划下减排技术许可的福利影响。我们证明,在这两种方案下,拥有更好减排技术的公司以最佳方式向竞争对手出售每单位特许权使用费许可,但在后者下提供更高的特许权使用费率。排放交易计划可能会通过导致许可人增加生产而被许可人减少生产来执行有关社会剩余的税收计划。这些是对采用部分均衡方法或忽略先进技术或最终产品市场的文献所暗示的福利影响的逆转。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中,在读博士生对环境退化碳排放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为各自的论文撰写做准备。此次文献交流关注了最新文章并紧扣研究方向,大家受益颇深。  

 

通讯员:赵燕  

校对:靳春丽  

审稿:丁辰鑫  

2021.10.2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