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交流 
 区域交流 
 基地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基地交流>>正文
基地交流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经济学博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九讲

2021年05月30日 16:10  点击:[]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经济学博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九        

2021526日下午16:0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经济学博硕士学术沙龙第九讲以线下方式在新疆大学校本部615会议室进行。参与此次文献交流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向仙虹、赵景瑞、原伟鹏、谷魁英、王慧、肖涵月、闫新杰和寇明龙,在读硕士研究生扎恩哈尔、邓又一、靳春丽、王凤逸、黎炯婵和丁辰鑫,共计14人。  

 

参会人员  

 

在读硕士邓又一文献分享  

会议首先由在读硕士研究生邓又一分享了近期研读的文献《环境政策与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该文将收录中文核心期刊《研究与发展管理,于2021518网络首发。该文分析了环境政策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中国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在Acemoglu等环境技术进步偏向模型的基础上数理演绎了环境税和研发补贴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然后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19972017年的环境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最后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两种环境政策及其政策组合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环境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于清洁生产,但仍有不少省份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非清洁生产;环境税与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环境税低于拐点,即环境税使得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非清洁生产;研发补贴和政策组合显著有利于环境技术进步偏向于清洁生产;环境税、研发补贴及其政策组合均是通过抑制价格效应和扩大市场规模效应进而对环境偏向型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但环境税引致的价格效应大于市场规模效应,而研发补贴和政策组合引致的市场规模效应大于价格效应。  

介绍完文献之后,邓又一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阐述了本文自己现阶段研究的启发。  

 

在读硕士黎炯蝉文献分享中  

2020级硕士研究生黎炯婵讲解了论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降低碳排放了吗?——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该论文发表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第3期。文章旨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对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并未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但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相邻城市均具有明显碳减排效应,而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却显著提升了相邻城市碳排放水平;大城市、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配,从而导致其碳减排效应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在读硕士生丁辰鑫文献分享中  

最后2020级硕士丁辰鑫讲解了论文《新能源产业政策的量化分析及其环保效应该论文将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24网络首发文章基于 20032017 年中国大陆 30 个省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以及CO2SO2PM2.5排放量等数据,利用关键词提取和政策力度的方法量化分析新能源产业政策,并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政策的环保效应。研究表明:新能源产业政策侧重点依次为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太阳能和风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政策力度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与之相对应,新能源产业在政策侧重和政策力度较大时发展较快,继而降低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回归模型进一步证实新能源产业政策产生了显著的环保效应,而且具有溢出效应,即本省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也会降低邻近省份的CO2SO2PM2.5排放量。因此,应该加强政策内容的导向作用,提升政策力度,合理匹配政策内容与政策力度改善大气环境;同时各个省份应该加强地区间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协调,共同减少碳排放、联合治理大气污染。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讨论气氛活跃,在提问环节大家对文本分析和政策力度分析的相关方法展开了激烈讨论。同学们在此次交流中互相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通讯员:丁辰鑫  

2021.05.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