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管理学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七讲
2021年5月12日下午16:0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管理学硕士学术沙龙第七讲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12会议室进行。参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郭秋秋、庄真懿、李腾腾、李晓琪、张策、张娇宁、王芝炜、豆勇芳,共计8人。
会议由硕士二年级的两名同学、硕士一年级的两名同学对近期阅读的高质量文献进行分享。首先,2020级硕士王芝炜讲解了论文《环境规制对现存企业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技术经济》2019年第38卷第12期)。文章从环境规制的角度对现存企业的迁移行为进行了探讨。实证分析发现在省级层面,废水污染费征收率提升显著减少企业在城市之间迁移的数量,废气污染费征收率提高增加企业在城市之间迁移的数量。在企业层面,环境规制增强显著提升企业在县区之间迁移的概率。利用国家贫困县名录,进一步发现废气污染费率增加显著提升企业往县和贫困县迁移的概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加入WTO、2003年污染费征收改革后污染费上升时企业显著提高向贫困县迁移的概率。最后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以规避环境规制成本从而降低了迁移的概率。
硕士研究生王芝炜分享文献中
2020级硕士豆勇芳讲解了论文《低碳城市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12期)。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申请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企业整体层面的绿色技术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能源节约和替代能源生产两类专利的申请上,试点政策对高碳行业、非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是试点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路径,其能够有效促进高碳行业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且对前者的影响高于后者,而缓解融资约束机制未能得到有效验证。本文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评估提供了基于企业层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并从政策的进一步开展、行业政策制定和不同政策工具运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硕士研究生豆勇芳分享文献中
2019级硕士张娇宁讲解了论文《碳交易市场建设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影响》(《财会月刊》2021年)。碳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向利益相关者传递碳管理业绩的关键手段,直接关乎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虽能有效减少碳排放,但其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仍值得商榷。基于此,以2011年10月29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通知》为准自然实验,依据政治关联将样本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试点地区重污染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微观影响效应,进而从产权异质性和政府干预水平视角探究其影响机制变化。结果表明:试点政策颁布后,政治关联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提升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企业;在重污染国有企业样本中以及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政治关联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效果更明显。
2019级硕士李腾腾讲解了论文《债务约束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治理效果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本文利用企业负债水平表征债务约束力强弱,以2007-2018年中国实体部门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从企业金融资产持有“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考察债务约束在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①从规模上看,债务约束明显地抑制了企业金融资产持有规模,但主要表现在现金类金融资产上;从结构上看,债务约束驱动了企业提高风险类金融资产的相对比重,债权治理未能发挥有效的治理功能。②相较于短期负债与银行贷款,长期负债以及因商业信用而形成的负债对企业金融资产持有表现出更优的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③因国有企业面临更为严重的“债务软约束”问题和较低的外部盈利压力,国有产权属性会明显弱化债务约束与企业金融资产持有之间的关系。④当外部盈利压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压力较高时,债务约束对企业风险类金融资产持有规模的抑制效应变弱,对企业增加风险类金融资产持有比重的驱动作用增强。本文的研究为防范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和完善负债的相机治理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硕士研究生张娇宁分享文献中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中,在读硕士生对高碳行业的分类、专利数据的搜集方式进行讨论,为各自的论文撰写做准备。此次文献交流关注了最新文章并紧扣研究方向,大家受益颇深。
(通讯员:王芝炜)
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