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经济学博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七讲
2021年5月12日下午16:0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经济学博硕士学术沙龙第八讲以线下方式在新疆大学校本部615会议室进行。参与此次文献交流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向仙虹、赵景瑞、原伟鹏、谷魁英、王慧、肖涵月、闫新杰和寇明龙,在读硕士研究生扎恩哈尔、邓又一、靳春丽、王凤逸、黎炯婵和丁辰鑫,共计14人。
参会人员
在读博士生王慧文献分享中
会议首先由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慧分享了近期研读的文献《中国的挑战:全球温控目标从2
到1.5
的战略调整》,该文发表在《管理世界》2019年第十期。文章基于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集成模型(CE3METL),从排放路径、能源重构和经济影响3个维度对比分析和阐释了全球温控目标从2
到1.5
的战略调整对中国的长期影响和涵义。得到如下结论:(1)中等可能性的2
目标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峰值水平较照常情景下低20亿吨左右,而1.5
目标则要求碳排放从当下开始急剧下降,且最早到2060年前后实现近零排放;(2)1.5
温控目标要求2010~2100年的平均能源消费量降至2010年的65.1%,且负排放技术将成为能源重构的重要力量,到2100年,其供能份额可达44.5%~49%,但这是以“挤出”风能等其他非化石能源技术的发展空间来实现的;(3)对比2
目标,1.5
目标下的平均社会碳成本要高出约350元/吨,且2020年的水平将超过600元,这一门槛值较2
目标至少提前了20年。对比中等概率下的2
和1.5
气候目标,后者的经济损失较前者高出近8%,而负排放技术可将同等目标下的平均经济损失最高降低69.3%。
介绍完文献之后,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慧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阐述了本文献对自己的启发。
在读博士生闫新杰文献分享中
接下来在读博士研究生闫新杰分享了近期研读的文献《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水平及达峰路径研究》,该文发表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5期。文章以能源系统优化模型(China TIMES)为基础,构建了碳排放达峰路径模型体系,以2030年碳排放达峰为目标设计了情景,研究了中国未来可能的碳排放峰值水平及达峰路径,并评估了主要部门及关键措施的碳减排贡献。研究显示:在参考情景下,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将持续增长,给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严峻挑战;在达峰情景下,通过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及推广高耗能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使得电力、工业和高耗能工业部门分阶段的实现碳排放达峰,进而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100-108亿t。
在读博士研究生闫新杰认为本文的研究思路对自己的研究虽有借鉴意义,但由于作者对模型的阐述过于简洁而不能把握其研究方法的具体展开方式。
在读硕士生黎炯蝉文献分享中
2020级硕士研究生黎炯婵讲解了论文《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进及跃迁机制》,该论文发表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0期。文章测算了1997—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相关性、集聚特征及其时空跃迁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借助分位数回归与时空跃迁嵌套模型,揭示在时间和空间推移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强度的时空跃迁机制。
最后,2020级硕士丁辰鑫讲解了论文《碳减排目标下的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的模拟分析》,该论文发表于《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6期。首先,站在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在读硕士研究生丁辰鑫分享了自己对于论文摘要写作的学习心得,他发现清晰的论文摘要能让读者仅通过阅读摘要中就了解到本文意图讨论的问题与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路线图,并以本文为例做了验证。接下来介绍了该文献的主要内容:(1)文章通过构造经济关联与碳排放关联指标并根据这两种关联的差异选择出需要限制发展和需要鼓励发展的产业组别;(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设置不同情景,对广东省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该文章所采用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对于经济模拟具有借鉴意义。
在读硕士生丁辰鑫文献分享中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讨论气氛活跃,在提问环节大家对模拟方法和门限模型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同学们在此次交流中互相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通讯员:丁辰鑫)
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