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六讲
2020年10月19日下午17:00,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博硕士学术沙龙(大组会)第六讲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15会议室进行,参加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包括线上、线下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向仙虹、赵景瑞、原伟鹏、谷魁英、闫敏、王慧、肖涵月、门柯平、闫新杰和寇明龙,硕士研究生庄真懿、马点圆、郭秋秋、扎恩哈尔、崔青、杨永腾、李腾腾、李晓琪、张娇宁、邓又一、张策、王芝炜、靳春丽、豆勇芳、戎铭倩和黎炯婵,共计26人。
会议伊始,首先由2017级博士赵景瑞向大家介绍了《全球价值链正在消退吗?目前尚未定论——基于世界零部件贸易紧缩分析的主要发现》一文。向赵景瑞博士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围绕全球价值链是否正在消退?这一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价值链的演变,使用了2000年至2017年非常详细的贸易数据,该数据区分了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生产阶段。特别是在中间产品中,专注于零部件(P&C)而不是半成品,因为P&C的制造对应于更多嵌入在GVC中的活动。使用基于详细双边贸易单位价值的原始生产阶段平减指数来控制价格效应,并考虑到全球经济周期的演变。研究表明,国际价值链的发展在危机后仍在继续,这一发展是以P&C贸易额占世界制造业贸易额的份额来衡量的。
博硕士研究生学术沙龙分享中
2018级博士研究生原伟鹏讲解了《美国经济评论》最新一期论文:《技术可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吗?来自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证据》,原伟鹏博士总结文章的主要贡献是 该文以环境监管中的央地委托-代理问题为切入点,实证考察了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技术的引入对地方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反馈值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影响空气污染物数据造假的相关因素及数据操纵的福利成本。该文的亮点之一在于“大题化小”,作者通过揭示环境数据造假的行为事实和空气污染自动监测技术引进后的纠偏效果,将读者的视线由形式多样的央地委托-代理过程引导并聚焦于环境监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使文章脉络更为清晰,内容精简且主题明确。该文的亮点之二在于“小题大做”,为充分反映空气污染物数据虚报的事实,该文综合采用了RDD、事件研究法、ANN等多种策略抽丝剥茧,逐步排除地方官员操纵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因素,该文的讨论紧扣“技术引入对央地委托-代理问题的影响”这一中心主旨,强调了信息和监测技术对公共部门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内容泛而不散,丰富的稳健性分析明显增强了文章结论的可信度。
之后,2020级博士研究生闫新杰分享了《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期刊分析,并重点介绍了《The gap between public perceptions and monitoring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Beijing》(公众对环境质量的看法与北京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之间的差距)一文;硕士研究生张娇宁分享了《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62)的《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and long-term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corporate carbon strategies》一文,经过讨论和交流,同学们从不同视角去探讨科学问题,思想碰撞中获益匪浅。
(通讯员:闫敏)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