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基地博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十一讲
2020年5月18日下午16:00(京时),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博士学术沙龙第十一讲以腾讯会议方式如期召开。参加本次学术交流的有新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孙慧教授,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朱俏俏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郭卫香、向仙虹、赵景瑞、谷魁英、闫敏、原伟鹏、郝晓、肖涵月、辛龙、王慧,在读硕士研究生崔青共计13人。
2019级博士研究生肖涵月介绍了《Mitigating the air pollution effect? The remarkable decline in the pollution-mortality relationship in Hong Ko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20年3月)。本研究使用中国大陆的跨界污染作为工具,我们表明空气污染导致香港心脏呼吸死亡率较高。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空气污染的影响已经急剧下降:在2003年之前,空气污染指数每增加10个单位,就会导致3.1%每月心肺死亡率增加,但这种影响已经下降到0.5%,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探索性分析表明,一个运转良好的医疗系统和紧急服务立即获得有助于减轻污染对死亡率的当代影响。孙慧教授针对文章高收入-高污染地样本选取对于污染避难所效应的拓展、“跨界污染”问题相关研究与大家进行了讨论。
2019级博士研究生肖涵月文献交流中
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慧介绍了《Energy endowments and the 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firm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20年2月)。本文提供了实证证据,说明个别企业是否选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以利用能源资源和价格的国际差异。以美国页岩气革命为准自然实验,分析了英国异质企业的两大调整幅度。首先,我们考虑能源密集型的英国公司是否在美国建立了新的子公司,以应对页岩气冲击。其次,我们探讨企业内部工厂层面的调整,以考虑能源价格差距是否会增加美国企业关闭其英国高耗能工厂的倾向。我们找到了支持这两个调整幅度的证据。综合来看,这些结果表明,由于禀赋驱动的能源价格差距,跨国公司已将能源密集型生产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孙慧教授以2018年环保税征收政策、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分别对人资环与世界经济方向的研究进行了拓展分析。
2019级博士研究生辛龙、2018级博士研究生谷魁英均介绍了《Air pollution as a cause of sleeplessness: Social media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Chinese citie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9年7月)。文章提供了第一个证据证明每天暴露在空气污染中的人与中国城市的睡眠不足有关。开发了一个基于社交媒体的城市级失眠指标,并通过检测风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外部变化来支持因果关系。效果大小的估计是实质性的和稳健的。在我们的首选规范中,AQI的一个标准偏差增加导致失眠增加11.6%,而PM2.5则是12.8%。结果在OLS估计下定性地保持但衰减。这项分析提供了一个先前没有说明的更严格的空气质量监管的好处。它还提供了一个候选机制来支持最近的研究,该研究将日常空气质量与工作场所生产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缺课、交通事故和其他有害后果联系起来。两位同学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与该文的结合点进行了探讨。
2019级博士研究生辛龙文献交流中
2018级博士研究生闫敏介绍了《Large inequality in international and intranational energy footprints between income groups and across consumption categories》(《Nature Energy》,2020年3月)。能源消费的不平等都会影响能源使用带来的利益分配。需要对这种不平等现象采取详细措施,以确保公平和公正的能源过渡。文章计算了最终的能源足迹;也就是说86个国家,包括高度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收入阶层的商品和服务所包含的能源。分析了不同收入群体所使用的商品和服务的能源强度,以及它们的收入需求弹性。研究发现,不同商品和服务的能源足迹分布不均。高耗能产品往往更具弹性,导致高收入个人的能源足迹更高。研究结果揭示了国际能源足迹的巨大不平等:下半部分人口的消费份额不到最终能源足迹的20%,而最终能源足迹又低于前5%人口的消费份额。
2018级博士研究生闫敏文献交流中
2017级博士研究生向仙虹介绍了《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participating countrie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年3月)。中国强调在“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因此,在推动该倡议的过程中,有必要澄清其对参与国绿色发展的影响。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建立了衡量绿色发展水平的绿色发展能力指数(GDC),并基于中国与参与国不同合作模式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Durbin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一)经济发展合作、环境治理合作和可持续合作有利于促进广东省发展,而以化石能源贸易为基础的资源利用合作对广东省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二)现有合作方式具有溢出效应,但尚未打破空间俱乐部不平衡。(三)经济发展合作、环境治理合作和可持续合作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发展合作,但过度依赖矿产开发,使这些国家陷入资源诅咒,阻碍它们发挥后发优势。
2017级博士研究生向仙虹文献交流中
2018级博士研究生郝晓介绍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影响分析——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国际经贸探索》,2019年1月)。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影响,分析方法创新在于GTAP模拟结果引入了增加值分解。模拟结果显示,以出口总值衡量的贸易影响极大地高估了中国出口损 失,以出口增加值衡量的中国出口受损程度要小于美国,这主要源于中国出口被征税行业出口总值下降中包含更多的国外增加值,因此美国对自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价值链直接效应”更突显,日韩作为中国被征税行业加工生产重要中间品供应国,在此次贸易摩擦中受损严重。美国对自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尽管中国向美国直接出口减少了,但通过第三方间接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却有所增加。从世界其他国家出口总值分解来看,中美贸易摩擦主要抑制了以生产国际分割 为特征的产品贸易规模,影响到全球价值链的正常发展。
2017级博士研究生赵景瑞介绍了《外资进入与产业结构升级: 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世界经济研究》2020年3月)。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制造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了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成立。文章进一步以城市间、产业间和企业间三种资源配置形态为影响机制,分析外资进入作用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发现外资进入主要通过城市内产业间和企业间资源的再配置效应促进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其中前者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源从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后者表现为持续生产企业间和企业进入退出间生产资源再配置。外资进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来自非港澳台地区和以独资方式的外资进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外资进入对内陆城市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会议结束之际,孙慧教授鼓励同学们分享高质量前言研究,形成热烈讨论、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并对以后的文献交流与论文进展报告工作的时间和内容进行了部署安排。
本次的学术沙龙以网上腾讯会议的创新型方式展开学术交流,同学们的学术讨论热情与思想火花碰撞丝毫不亚于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每一次的文献交流都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互相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了思想和方法的交流与共享,同时也为各位同学的科研学习拓宽思路,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通讯员:王慧)
20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