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四讲
2023年3月23日晚上19:3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硕士研究生小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四讲在新疆大学红湖校区科技楼612室召开。参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豆勇芳、王凤逸、黎炯婵、孙勇、唐静、邱朝乐、张贤峰、祝树森、普宽宽、杨巨星、许路瑶、罗添、童乔莉、张学峰和张贝贝,共计15人。
参会人员
2021级硕士研究生唐静分享了论文《Influence mechanism of urban polycentric spatial structure on PM2.5 emiss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2年第365卷)。首先研究采用了2009-2018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框架,解读双向因果效应,验证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动态减排效应。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和Sobel检验建立面板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我国城市多中心发展模式对城市雾霾污染的机制。主要结论是:①长江经济带城市多中心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果,城市空间结构对环境的影响存在区域、规模和功能差异。②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市场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是利用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型改善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
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贤峰分享了论文《绿色金融是否促进可再生能源?来自中国的证据》(《Resources Policy》2023年第8卷)。该文章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绿色金融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作用机制、空间效应和作用条件。得到如下结论:①机制:绿色金融通过推动研发、加强市场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等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②外部环境:高水平的经济和高水平的政府支持是促进这种影响的重要先决条件。③类型:与传统可再生能源相比,绿色金融在推动新型可再生能源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④发展阶段: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对可再生能源的边际影响越来越大。⑤空间效应:绿色金融通过在邻近省份推广可再生能源,对可再生能源具有积极的空间效应。⑥绿色金融的溢出效应通常远大于直接影响。
2022级硕士研究生杨巨星分享了论文《Digital economy, energy efficiency, and carbon emissions: Evidence from 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Chin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2年第852卷)。文章利用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讨了数字经济、能源效率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同时,从能效角度,应用中介模型和面板阈值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直接、间接和非线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加剧了碳排放。能源效率是两者之间重要的部分中介。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降低碳排放。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提高能源效率,从而间接增加了碳排放。能源效率的中介效应占数字经济碳排放总效应的30.58%。同时,考虑到能源效率,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双阈值效应,呈现N型趋势。[0.824,0.912]是能效的最佳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数字经济的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赋能碳减排。此外,人口规模的扩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显著增加了碳排放。生活水平和环境法规的提高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但减排效果并不显著。
2022级硕士研究生许路瑶分享了论文《Does the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promoting two-way FDI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and cities》(《Energy Economics》2023年第120卷)。本研究基于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对外投资数据,主要内容包括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有效推动城市碳减排,中国排放交易制度的政策变化为衡量排放交易制度是否通过双向FDI影响碳排放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本文采用DID检验ETS试点政策通过双向FDI对排放的因果影响。结果表明:①ETS试点政策的减排政策通过双向FDI显著抑制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②在行政级别较高、区位优势较好、国有化程度和能源需求较高的城市,减排效果明显;③机制检验表明,ETS通过双向FDI的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效应对城市碳减排产生正向影响,其中,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的正向效应比较大。
2022级硕士研究生童乔莉分享了论文《Public attitudes and sentiments towards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A text mining approach》(《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23年第178卷)。该文章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1日0时——2022年4月30日24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通过职业分析、区域分析、文本挖掘、话题建模和情感分析,挖掘新能源汽车的现状、话题、情感取向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文本分析可知,新能源汽车的关注者主要集中在媒体和广播单位,这可能会导致新能源汽车业绩的夸大宣传;公众对环境污染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关注程度高于其他地区。公众普遍关注的是里程数、政策、电池充电和安全性能以及新能源汽车相关属性。与税收优惠相比,如无限制驾驶等优惠政策更受公众欢迎,公众在新能源汽车的属性中高度重视品牌。新媒体环境和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2021级硕士研究生孙勇分享了论文《地理距离、投入产出关系与产业集聚》(《经济研究》2021年第10卷)。本文以新企业选址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研究从地理距离与投入产出关系出发构建行业间距离指标,并基于工商企业注册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与投入产出表等相关信息,实证分析行业间距离对新企业选址的影响。研究表明新企业选址倾向于靠近上下游头部企业所在城市,与上游行业(下游行业)头部企业的距离每增加1%,新企业数量将减少0.302%(0.331%);头部企业所属的产业链生态圈增强了距离负向效应。拓展性分析表明,16个制造业二位数行业(占比53.3%)表现出同时靠近上下游头部企业所在地的倾向,本文实证结果对推动国内贸易大循环与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本次学术沙龙分享会中,各位汇报的同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分享了优质文献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每位同学也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自己阅读文献的心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通过分享文献,交流见解,大家对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通讯员:张学峰
校对:邱朝乐
审稿:孙勇
202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