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九讲
2022年5月17日上午10:1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硕士研究生文献交流沙龙讨论笔记第九讲以线下+线上的方式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15会议室召开。参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慧教授,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李腾腾、张策、邓又一、崔青、王芝炜、靳春丽、豆勇芳、王凤逸、黎炯婵、丁辰鑫、唐静、孙勇、邱朝乐、张贤峰、祝树森和张瀚月,共计17人。
参会人员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在读硕士研究生分享经典文献。首先,由在读硕士研究生王凤逸分享经典文献《城市财富与绿色技术选择》。文章利用2004—2016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维度构建财富的综合指标,检验了城市财富绿色技术筛选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形成逻辑。研究发现:第一,城市财富会筛选技术,即存在绿色技术自选择效应并呈现自我强化特性;第二,城市财富的绿色技术选择偏好受制于财富性质,财富的来源方式和获取难易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三,城市财富的绿色技术选择偏好源于自我筛选和外在约束的双重机制,财富会诱致技术朝绿色方向演变,而外在约束也会改变财富的选择性偏好。
硕士研究生王凤逸汇报论文中
硕士研究生唐静接着分享经典文献《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文章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进而利用由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N”型曲线关系,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经济集聚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可能同时表现出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即经济集聚可以通过其各种正外部性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效应。
硕士研究生靳春丽接着分享经典文献《Distribution of CO2 emissions in China’s supply chains: A sub-national MRIO analysis》。文章利用多地区投入产出法(MRIO),基于人口消费支出数据,对中国居民消费端的人均碳排放进行分解,最终在ArcGIS上显示了碳排放在公里网格内的时空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1)2012年、2015年、2017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量分别为3463.83Mt、3700.21Mt、3763.29Mt,年增长率约为1.76%;(2)中国不同地区的消费型碳排放存在巨大差异,总体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而内蒙古(3.13亿吨)和西藏(2.5百万吨)之间的差异超过120倍;(3)住房和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平均分别占83.0%和10.9%。不同地区的碳排放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各行业对碳排放的贡献也不同。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减排政策。
硕士研究生祝树森接着分享经典文献《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文章以中国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结果表明:(1)ESG表现对企业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ESG表现通过不同的作用渠道实现价值效应:一方面,ESG责任履行表现显著降低了融资成本,减轻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从而促进企业账面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ESG责任履行的良好评价显著提升了市场关注程度,释放了更多的积极信号,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价值。(3)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东部地区,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更强的价值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或非污染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
硕士研究生王芝炜接着分享经典文献《研发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研发联盟组合特征的调节作用》。文章基于1996年—2016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构建研发联盟组合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理位置多样性和关系强度多样性均正向作用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嵌入正向调节地理位置多样性与创新产出的关系,但是负向调节关系强度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联盟组合规模负向调节地理位置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但是对关系强度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产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硕士研究生邱朝乐汇报论文中
最后,硕士研究生邱朝乐分享经典文献《The emerging driving force of inclusive green growth: Does digital economy agglomeration work?》。文章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中国数字经济集聚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具体而言,将基于Slacks的定向距离函数测量(SBM-DDF)模型与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GML)相结合,计算了2004-2019年中国282个城市的城市层面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构建了数字经济水平的衡量体系,并通过地理集中度进一步衡量了各地区的数字经济集聚程度。基于这些分析,本研究指出,数字经济集聚对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传递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集聚通过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
本次学术沙龙充满了知识的交流和碰撞,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讨论了实用的研究方法,为今后的阅读文献和论文写作拓展了思路,收获颇丰。
通讯员:邱朝乐
校对:黎炯婵
审稿:丁辰鑫
202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