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交流 
 区域交流 
 基地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基地交流>>正文
基地交流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二讲

2022年03月20日 20:26  点击:[]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基地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二讲

2021315日上午101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基地博硕士研究生小组文献交流(硕士组)沙龙讨论笔记第二讲以线下的方式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15会议室召开。参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慧教授,硕士研究生李腾腾、张策、邓又一、崔青、王芝炜、靳春丽、豆勇芳、王凤逸、黎炯婵、丁辰鑫、唐静、孙勇、邱朝乐、张贤峰、祝树森和张瀚月,共计16人。

参会人员

2021级硕士研究生祝树森分享了论文《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声誉——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检验》(《中国管理科学》20219月)。该研究以2014-2018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企业声誉的评价体系,得出各个企业的声誉综合得分,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讨论了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企业声誉的途径。基于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声誉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并证实了机构投资者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影响企业声誉的内在机理。区分机构投资者的独立程度进行分析,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促进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建立良好企业声誉的效果更显著。

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芝炜分享了论文《Alliance Network Position, Embeddedness and Effects on the Carbon Performance of Firms in Emerging Economies》(《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2014年第1期)。该文章探讨了网络结构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自我网络层面上的碳绩效的影响。在社会网络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研究假设小型私有公司的网络地位、结构嵌入性和结构约束会影响其碳绩效。我们使用一个由2005-2009年期间在清洁发展机制下进入联盟的44家印度公司组成的面板数据集来检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焦点企业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及其网络嵌入程度对其碳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通过探讨企业在碳市场上的自我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其环境绩效的影响,为气候战略的相关研究做出了贡献。

2021级硕士研究生邱朝乐分享了论文《收入增长与家庭能源消费阶梯———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调查数据的再检验》(《经济学(季刊)》2022年第1期)。该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CRECS)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家庭的能源阶梯问题。研究发现家庭用能品种会随着收入提升呈现倒U形趋势,并且收入增长会助力于家庭的能源转型。其中,炊事用途随着收入增长能自发地进行能源升级,而“煤改电”政策则限制了收入效应在优化用能结构上的作用。考虑到中国的能源价格黏性,决策者应杜绝“一刀切”式的能源替代政策,将提高能源可支付性的重点放在收入增长上,加强效率瞄准,聚焦于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上。

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凤逸分享了论文《Nexus between green finance, fintech,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经济学(季刊)》2022年第1期)。文章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运用面板回归对来自中国30个省市2007-201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和高质量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两步广义矩估计法(GMM)来消除内生性问题。本研究发现,绿色金融通过积极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方面(即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经济结构),全面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金融科技加强了绿色金融在生态环境和经济结构方面的积极影响,而对绿色金融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影响有限。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三条建议,包括加强金融科技发展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建立环境信息披露框架以利用地方政府提高绿色金融的效率,以及制定中长期的有利政策作为外部干预措施以促进私营部门的绿色金融发展。

2021级硕士研究生唐静分享了论文《碳源视角下中国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年第8期)。本文基于CEADs发布的19972016年中国省级表观碳排放清单,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方差分解方法,从碳源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来源。研究发现:①关于总体及碳源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天然气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距最大,而水泥生产碳排放的地区差距程度最小。②关于总体及碳源碳排放的空间结构,无论是总体碳排放还是原煤消费、天然气消费、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其地区差距的主要空间来源均为地区间差距,而原油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超变密度。③关于总体及碳源碳排放的要素结构,原煤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对总体碳排放地区差距的贡献率最高,而水泥生产碳排放的地区差距贡献率最小。④关于总体及碳源碳排放的空间-要素结构,原煤消费、原油消费、天然气消费以及水泥生产碳排放的整体、地区间以及地区内差距能够较好地解释总体碳排放的地区差距,但上述四种碳源的超变密度对总体碳排放的超变密度解释能力较低。本文从空间结构、要素结构以及空间-要素结构等三重维度,考察了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问题,为差异化地制定碳减排和碳源碳减排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加速形成区域减排路径和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决策参考。

2020级硕士研究生靳春丽分享了论文《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of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provincial trade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of Hebei, China》(《Energy2019年第185期)。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省际碳流量分析框架,并利用中国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对河北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从1997年到2012年,河北的碳排放净流出量增加了244.26吨,从河北净流入的省份从18个增加到22个,并且从东部沿海省份和华南地区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其次,技术水平和贸易需求是影响碳排放净流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了碳排放净流出与商品价值的关系模型,以优化产业发展。研究不仅计算了河北省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商品转移和碳转移,而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

本次学术沙龙充满了知识的交流和碰撞,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进一步为文献阅读方法和论文写作拓展了思路,收获颇丰。

通讯员:张贤峰

校对王凤逸

审稿:丁辰鑫

2022.3.2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