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七讲
2021年11月24日下午15:3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硕士研究生小组文献交流(硕士组)沙龙讨论笔记第七讲以线下的方式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12会议室召开。参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李腾腾、张策、邓又一、崔青、王芝炜、靳春丽、豆勇芳、王凤逸、黎炯婵、丁辰鑫、唐静、孙勇、邱朝乐、张贤峰、祝树森和张瀚月,共计16人。
参会人员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在读硕士研究生分享近期学习情况和分享经典文献。首先,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贤峰分享了他近期围绕关键词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SRHRM)所学到的内容与方法;2021级硕士研究生祝树森分享了近期围绕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和ESG研读的文献,以及所学到的国内外该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热点研究方法;2021级硕士研究生孙勇分享了最近关注期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和围绕低碳城市所阅读的文献;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瀚月分享了近期围绕关键词低碳城市阅读所学习到的研究方法;2021级硕士研究生邱朝乐分享了近期学习双重差分的学习成果;2021级硕士研究生唐静分享了近期阅读的一篇文章《低碳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2021级硕士研究生邱朝乐分享了论文《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降低碳排放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经济管理》2020年第6期)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政府自2010年开始实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文章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城市、不同试点时间上的变异,使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低碳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碳排放量相对于样本均值降低了约1.05个百分点,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同时,低碳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西部城市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子样本中更加显著。从动态效应上看,低碳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出现在试点后的第一年到第四年,而在试点后的第五年和第六年消失。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降低电力消费量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等途径抑制碳排放量。该研究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提供了经验支持。
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瀚月分享了论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影响渠道检验》(《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年第41卷第8期)文章以2010年中央推行低碳城市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低碳城市试点对获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甄别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获批低碳试点城市能够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个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为正。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的渠道间接提升所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产业结构转型的间接效应并未得到验证。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讨论气氛格外活跃,大家针对自己在论文阅读过程中的困惑进行发问,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收获颇丰。
通讯员:张瀚月
校对:豆勇芳
审稿:丁辰鑫
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