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士Ⅰ组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二讲
2021年9月29日下午16:3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基地博硕士研究生小组文献交流(博士I组)沙龙讨论笔记第二讲以线下的方式在新疆大学本部科技楼615会议室召开。与此次文献交流与学术讨论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原伟鹏、闫敏、杨泽东、夏学超、马点圆和赵燕,共计6人。
全体参会人员
会议由博士四年级的两名同学、博士一年级的四名同学对近期阅读的高质量文献进行分享。首先,2018级博士闫敏讲解了论文《Does the environmental inequality matter? A literature review》(《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21年第4期)。文章指出,环境不平等理论表明不同地区和群体暴露于环境污染的风险而异,特定群体面临更高的环境污染威胁。近年来,关于发达国家环境不平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文献非常少。研究发现,种族、经济地位等一些因素与个人所面临的环境污染暴露风险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对现有的关于环境不平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广泛的综述。我们详细回顾了环境不平等理论的演变,包括环境不平等的定义和测量。此外,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环境不平等的主要表现的系统回顾,包括健康、教育、劳动生产率和房地产价格。我们还确定了造成环境不平等的几个原因,如种族差异、经济地位、人力资本和户籍制度。最后,我们讨论了在这个问题上未来的研究前景。
博士研究生闫敏分享文献
2021级博士夏学超讲解了论文《相对贫困减缓、环境保护与健康保障的协同推进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文章指出,减贫、环境保护与良好健康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当前全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进展缓慢,而2020年底中国即将宣告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因此有必要探讨三项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研究减缓相对贫困会对环境质量、公众健康和社会福利产生什么影响,未来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该如何应对。本文基于OLG模型发现,减缓相对贫困会增加贫困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生产扩张,进而加重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造成减贫、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冲突,同时不一定会增进社会福利。结合中国和瑞典两国实际,研究发现,当政策制定者越重视社会公平或者贫富收入差距和健康投资差距越小时,相对贫困治理越有可能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基于数值模拟进一步发现,配合实施减缓相对贫困、降低生产污染强度和生活污染强度、提高健康服务效率,能够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目标。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须警惕减贫、环境与健康间冲突风险,强化国家层面政策一致性,倡导国际层面交流合作,协同推进相对贫困减缓、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与健康保障。
2021级博士生杨泽东和赵燕讲解了论文《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管理世界》2021第8期)。文章指出,近年来,低碳经济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进行了定义。本文从能源流和资源流两个方面明确低碳发展的实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完善了低碳经济理论。同时,本文基于理论研究,构建低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度模型及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2005~2019年中国低碳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采取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和高质量增长。进一步地,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低碳、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扩展了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在研讨环节,杨泽东和赵燕分别提出了自己对该篇文章理解,并指明可借鉴和学习之处。此外,二人分别对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可改进之处进行指明,从而加深对该篇文章的学习和提升。
2021级博士生马点圆讲解了论文《通往低碳经济之路:产业规划的视角》(《经济研究》202年第5期)。文章基于中国1998—2015年的制造业碳排放数据,本文考察了中央与地方产业规划的碳排放倾向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产业规划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更倾向于发展低碳排放行业,而地方政府更关注短期经济增长,偏向发展高产值的高碳排放行业;地方产业规划对高碳排放行业的扶持能够降低地区的碳排放强度,而中央产业规划的影响则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政府对特定行业的扶持能够提升行业的工业增加值、降低行业的碳排放强度;由于高碳排放行业的产值与碳排放水平更高,地方政府对高碳排放行业的扶持所带来的行业碳排放下降最终导致整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研究结论揭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向低碳化发展时所选择的不同路径及其影响差异。
2018级博士生原伟鹏讲解了论文《Unveiling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industri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hina: A spatial econometric perspective》(《Energy Policy》2021年第10期)。本文从区域层面分析产业资源配置与碳排放的关系,将促进跨区域环境协调治理。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从空间计量的角度探讨了产业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空间自相关及与碳排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其他省份相比,吉林、浙江和广东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高。碳排放高的省份在空间上相邻,碳排放低的省份也在空间上相邻。从国家层面来看,改善产业资源配置可以减少碳排放。在区域层面,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对碳排放的影响有所不同。产业资源配置可以显著降低东部地区的碳排放。然而,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是否能降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碳排放尚不清楚。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中,在读博士生对环境政策、环境保护、能源消费、碳减排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为各自的论文撰写做准备。此次文献交流关注了最新文章并紧扣研究方向,大家受益颇深。
通讯员:夏学超
校对:王芝炜
审稿:丁辰鑫
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