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 
 国内交流 
 区域交流 
 基地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基地交流>>正文
基地交流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基地博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一讲

2021年03月23日 12:57  点击:[]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基地博硕士学术沙龙讨论笔记第一讲  

2021310日下午1530(京时),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博硕士学术沙龙第讲以线下方式在新疆大学校本部615会议室进行。参与此次方法培训和文献交流的有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向仙虹、赵景瑞、原伟鹏、谷魁英、闫敏、王慧、肖涵月、闫新杰和寇明龙,在读硕士研究生庄真懿、马点圆、郭秋秋、扎恩哈尔、李腾腾、邓又一、李晓琪、张娇宁、张策、王芝炜、靳春丽、豆勇芳、王凤逸、黎炯婵和丁辰鑫,共计24人。  

 

参会人员  

会议首先由在读博士研究生寇明龙进行DID方法培训。双重差分法又称倍差法倍分法一般用于评估随机试验或自然实验(例如法律、法规的调整)的效果,而试验的效果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需要实验前后几年的数据,用以评估所研究的被解释变量试验前后的变化(即政策效应评估)。通过运用该方法,首先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内生性问题的困扰:政策相对于微观经济主体而言一般是外生的,因而不存在逆向因果问题。此外,使用固定效应估计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遗漏变量偏误问题。其次传统方法下评估政策效应,主要是通过设置一个政策发生与否的虚拟变量然后进行回归,相较而言,双重差分法的模型设置更加科学,能更加准确地估计出政策效应。通过了解这些后博士研究生寇明龙就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进行具体介绍,并就其建模步骤、模型设定检验、实证分析中如何操作(Stata案例)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读博士生寇明龙方法培训中  

接下来进行的是经济学博硕士文献分享和学术讨论小组会。首先由2017级博士研究生赵景瑞向大家介绍了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与企业生产率》。该论文2021年发表于《管理世界》。文章从进口中间品内嵌全球生产技术对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率的问题出发,基于全球生产外包模型,内生化中间投入多样性和企业创新投入,创新性引入中间品内嵌技术,在均衡情形下分析了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创新性测度了微观企业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水平,使用工具变量等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理论分析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有利于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直接增加创新投入,并通过进口中间品种类间接影响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生产率。此外,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影响内嵌技术向生产率转化的效率。(2)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提升了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但对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显著,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吸收能力较弱是主要原因。(3)与理论分析一致,直接创新效应、中间品种类的间接效应、企业技术吸收能力效应是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影响中国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渠道。  

 

在读博士生赵景瑞文献分享中  

2018级博士研究生原伟鹏讲解了论文《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作用研究》。该论文发表于《管理评论》2021年第1期。文章将环境规制划分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三种不同类型,基于政策文本量化得到三种类型环境规制的规制强度指标,应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它们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具有异质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有积极的即期效应和抑制技术创新的滞后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只在短期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小幅激励作用。现有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协同作用不足,只有市场激励型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因此,政府在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重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时效性,针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应给予充分时间发挥作用,并且应注意提高公众参与环境规制的积极性,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公众参与度。  

 

在读博士生原伟鹏文献分享中  

2020级博士研究生寇明龙讲解了论文《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OFDI的影响效应--投资流出和风险偏好研究》。该论文发表于《中国软科学》2021年第1期。文章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对OFDI的影响效应模型,实证部分采用2003—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数据和政治风险集团发布的ICRG风险数据,利用加入交互项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应。结论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在沿线国家的OFDI有显著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我国企业对沿线东道国的主观风险意识,进而加大了在沿线高风险国家的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国家风险正相关,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风险偏好"态度。  

 

在读博士生寇明龙文献分享中  

2020级硕士研究生黎炯婵讲解了论文《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环境质量的影响》。该论文发表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30卷第12期。文章从已实施7年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否降低了沿线国家的环境质量以及如何影响环境质量问题出发,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WDI世界银行人类发展指标数据库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库构造了国家-年份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环境效应,并进一步检验了这一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和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①"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沿线各国的环境质量,在采用安慰剂检验、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进行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相对环境质量较高的沿线国家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对环境质量较低的沿线国家的环境改善效应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强化环境规制力度而提高了沿线国家环境质量,但未能显著通过促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清洁化和影响规模效应而改善沿线国家的环境质量。  

 

在读硕士生黎炯婵文献分享中  

2020级硕士丁辰鑫讲解了论文《中国分行业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80-2018年)》。该论文发表于《上海经济研究》2020年第8期。本研究在对官方数据进行充分挖掘的基础上,采用永续盘存法对1980-2018年分19个行业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系统的估算。相对于现有研究,本研究在时间跨度和行业分类方面均进行了拓展,此外还利用投入产出表信息对官方投资数据的潜在高估问题进行了调整。本文的估算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资本存量整体上增长较快,并且在不同的改革阶段表现出了明显的行业差异。此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建筑、金融和房地产以及公共部门的资本产出比快速攀升,是造成我国整体经济的资本产出比出现快速上升的直接原因。  

 

本次学术沙龙交流讨论气氛活跃,在提问环节大家对创新投入指标的选取和模型共线性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同学们在此次交流中互相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通讯员:靳春丽)  

2021.03.10  

关闭